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清风过处花满山崖

来源:清风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0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对于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,我只能说一说自己浅白的感受。虽然这两部经典我没有办法完全理解,但是这两本书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,一条通往“道”的路;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,一扇

对于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,我只能说一说自己浅白的感受。虽然这两部经典我没有办法完全理解,但是这两本书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,一条通往“道”的路;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,一扇通向“达”的门。

曾经的我,觉得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和我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。他们几千岁了,他们太古老了,他们好像是刻在山崖上的经文,漫漫凉风吹过,只剩残阳一般,消失不见了。我甚至觉得这些道理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今的社会,我们需要更加新颖的观念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困扰。但是,当我真正走进了他们,真正用心去体会他们,我才发现,原来他们从未离我而去。他们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,存在于我们的成长中,存在于我们所有的幸运和不幸运中。

我想,这应该就是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的伟大之处——普世性,即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。这让我产生一种很奇妙的感觉。原来我和圣人离得那么近,原来我和圣人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,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地相似。他们就像暮暮垂矣饱经风霜的老人,穿越千年,飘然向我走来,摸了摸我的头,告诉我:“人生,本来就是这样。”也许风雨,也许阳光,也许心灵总感觉残缺,但是他布满时间刻痕的手掌,轻轻地握着我,好像有清风,好像有花香。在和他们相遇之前,我就是掌心里那凌乱的线。这种生命律动的契合,让我想起了很多事,很多人,很多过往。

世事翻云覆雨,他们懂得我的难处,于是和我并肩,共看沧海桑田。我总觉得,我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之间有了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。他们成为了我的挚友,他们欣赏了我的好,也懂得了我的苦,历久弥坚。

这也许就是“温柔要有,但不是妥协,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。”

曾经有一句话,我只是把它当做我作文中的一句话,但是当我学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时,我感动得差点掉下了眼泪。这句话就是三毛的:“如果有来生,要做一棵树,站成永恒,没有悲欢的姿势:一半在尘土里安详,一半在空中飞扬;一半散落阴凉,一半沐浴阳光。非常沉默非常骄傲,从不依靠从不寻找。”其中,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:一半散落阴凉,一半沐浴阳光。我觉得这十二个字解释了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的本质,那就是:我爱你!但是,我,也爱我自己。

在漫长的岁月中,顺境与逆境,得意与失意,快乐与痛苦,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我们。于是,生命里留下了无数声长吁短叹。长吁生不逢时,短叹命有小人。可是,人生在世哪有事事如意,生活哪有样样顺心。别和往事较真,那没意义,别和现实较真,我们还要继续。多看看自己,少些不满,少些抱怨。

也许有一天,我终会明白,我追不过风,赢不了时间;

也许有一天,我终能包容生活中所有的不快和难堪;

也许有一天,我终会在心灵之上种下一块只有自己的田。

我把眼泪擦干,我让那些无法言说的艰难随风而散,在山崖之巅,撷一二兰草,眺目远望。

愿我们千帆阅尽,归来仍是少年;愿我们走过半生,却永远热泪盈眶。

对于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,我只能说一说自己浅白的感受。虽然这两部经典我没有办法完全理解,但是这两本书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,一条通往“道”的路;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,一扇通向“达”的门。

曾经的我,觉得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和我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。他们几千岁了,他们太古老了,他们好像是刻在山崖上的经文,漫漫凉风吹过,只剩残阳一般,消失不见了。我甚至觉得这些道理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今的社会,我们需要更加新颖的观念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困扰。但是,当我真正走进了他们,真正用心去体会他们,我才发现,原来他们从未离我而去。他们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,存在于我们的成长中,存在于我们所有的幸运和不幸运中。

我想,这应该就是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的伟大之处——普世性,即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。这让我产生一种很奇妙的感觉。原来我和圣人离得那么近,原来我和圣人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,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地相似。他们就像暮暮垂矣饱经风霜的老人,穿越千年,飘然向我走来,摸了摸我的头,告诉我:“人生,本来就是这样。”也许风雨,也许阳光,也许心灵总感觉残缺,但是他布满时间刻痕的手掌,轻轻地握着我,好像有清风,好像有花香。在和他们相遇之前,我就是掌心里那凌乱的线。这种生命律动的契合,让我想起了很多事,很多人,很多过往。


文章来源:《清风》 网址: http://www.qfzzs.cn/qikandaodu/2021/0304/1279.html



上一篇:新时代长城外一首
下一篇:入戏

清风投稿 | 清风编辑部| 清风版面费 | 清风论文发表 | 清风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清风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